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茂名海洋文化初探 ——以博贺、电城镇为例(3)

来源:中国高新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茂名滨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包括放鸡岛、博贺—龙头山、浪漫海岸、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区

(二)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茂名滨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包括放鸡岛、博贺—龙头山、浪漫海岸、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区、虎头山、“中国第一滩”、晏镜岭等。[3]海洋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基于自然、历史人文、民俗宗教以及民众生活等多个维度在空间进行整合,营造形态各异又相互关联的海洋文化区,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营造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

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旅游业在茂名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充分发挥这一海洋文化优势,突出海洋文化旅游的特色。要继续办好中国(茂名·博贺)南海开渔节和广东省岭南民俗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还应着力培育一批海产品品尝、渔业养殖、渔具生产等体验式文化产业,拓展海洋文化产业市场。二是打造海洋文化精品项目,着力提升文化产品档次,通过品牌效应来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建设创意项目,将海洋文化和科技创意联结合起来。四是要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制度保障和生态环境,着力增强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组建队伍搭建平台,开展海洋文化理论研究

目前,茂名的海洋文化研究队伍尚未组织起来,力量薄弱且分散,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多专业、高素质的海洋文化研究队伍是当务之急,可先成立海洋文化研究会,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炎黄文化研究会、冼夫人文化研究会等等文化研究机构的作用。二是举办海洋文化论坛,对于挖掘和梳理海洋文化资源、拓展和深化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学习和借鉴沿海地区海洋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推进茂名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定期举办高规格的海洋文化论坛,搭起海洋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平台。三是要进一步开展茂名海洋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梳理、挖掘优秀海洋文化,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茂名海洋文化理论成果,为茂名的海洋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创作海洋文化精品,打造海洋文化地方品牌

目前,茂名以海洋为题材,生动形象的大众文化产品很少,应实施海洋文化精品战略,把打造一批原创的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影视、动漫等海洋文化艺术精品作为海洋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打造海洋文化地方品牌,在继续办好南海(茂名·博贺)开渔节和岭南民俗文化节等的同时,建议考虑两个新的选项:一是茂名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可从博贺港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入手,打造一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的标志性节庆文化品牌。二是参照《印象·刘三姐》,策划以冼夫人出征收复海南为题的大型实景演出。

(五)保护海洋文化资源,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传承海洋文化,必须保护海洋文化资源。一是积极推进冼夫人文化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二是组织实施海洋文化遗产重点项目的抢救保护,及时对具有海洋特色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等用现代技术手段保存下来,并注意培养文化传承的“接班人”,避免出现濒危甚至失传的情况,可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申遗”,以提高知名度和保护的力度。三是要防治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污染。

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战略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辽阔的海洋,但整体而言,中国的海洋意识相对淡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了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普及、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茂名作为滨海城市,新区建设必须在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

茂名滨海新区建设已经走过了六载春秋,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总的看,城市建设刚刚起步,经济实力尚显不足,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缺乏标志性建筑等。相信在未来建设中重视文化引领,注重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传承悠久的海洋文化,滨海新区就会大有希望,茂名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1]博贺渔港.百度百科[EB/OL],

[2]据道光《电白县志》载: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时市舶司移于电白”,即现在的莲头。

[3]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政府网[EB/OL].

2012年4月26日,中共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工作委员会、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茂名迈开了滨海新区发展建设的新步伐。一年后,为突破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重大瓶颈,茂名市委、市政府设立博贺湾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滨海新区重点起步区域。目前,滨海新区起步区辖电城、博贺两个镇,总面积20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95万。茂名滨海新区按照“建深水大港、兴现代产业、造滨海新城”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千年古渔港、物流新枢纽”的目标,全面实施以港兴城、产业带动和滨海新城战略,开启了高标准、大规模建设的新征程,滨海新区连续四年经济增长幅度均超过20%,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向海而兴,是茂名人多年的梦想。滨海新区东毗阳江,西临湛江,面向南海,是茂名人实现梦想的战略选择。滨海新区的建设发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建设是其中应有之义。本文以博贺、电城镇为例,就茂名海洋文化建设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教于方家。一、海洋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什么是海洋文化?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海洋为背景生成的文化,是人类在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关系的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海洋经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种植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医药和食品工业等。其二,海洋社会,是基于海洋、海岸和岛屿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包括社会结构、法规制度、家族、家庭、习俗等。其三,狭义的海洋文化,包括涉及海洋的神话、信仰、宗教、戏剧、文学、艺术等等。相对于大陆文化而言,海洋文化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海洋文化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海洋面积广阔无边,海洋安全复杂多变、海洋生物奇形怪状。海洋对于人类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特别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人们离开平稳的陆地进入海洋,这本身就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二)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漂洋过海让人们有机会接触其他民族的文明,从而开阔眼界,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他们不容易出现蜀犬吠日的反应。人们更习惯于、甚至是乐于接受外来的事物,对于外来的事物和思想更加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的博大也造就了海洋民族宽广、包容的胸怀。(三)海洋文化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对于人类,海洋是一个更加陌生的环境,大海彼岸的世界更是充满了未知与神奇,经营海洋本身就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开拓。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民族发生文化交流,更容易接纳他人的文明成果,这种交流无疑会促进创新。(四)海洋文化包含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慈善情怀船在大海上航行,面对凶险莫测的波涛,全体船员只有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才有可能幸存下来并达到目的,任何内部斗争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进而养成并推崇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慈善情怀。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妈祖信仰就是这种价值取向的极好例证,妈祖正是由于她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而被尊崇为海神的。二、博贺、电城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茂名位于中国南海之滨,迂回的海岸线长约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把博贺港建成中国十大海港之一。自古以来,海洋与茂名人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茂名人民以海为伴,与海共生,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一)茂名人民以敢于冒险的精神,很早就开展了海上贸易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晚期,茂名境内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并为创造海洋文化奠定了基础。博贺是秦汉海上丝绸之路货物进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古高凉陶瓷业始于汉代,历朝不衰,到宋代陶瓷制品大规模外销。高凉产的葛布作为贡品自周代以来产销两旺。汉代商贸繁荣,据史载,电白海港还为郑和下西洋进行货物支持。南朝梁陈时期,博贺就开启了海上航运,与广州和北部湾地区、东南亚来往通商,至今已有1500年多年的历史。(二)茂名的盐业、渔业历史悠久,繁荣兴旺北宋以后,电白沿海盐业生产迅速发展,元明时期成为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之一。电白海域辽阔,海湾众多,海产资源丰富,沿海居民世代捕鱼,历史悠久。博贺港拥有千年历史,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今天,博贺已经建成了十里渔港,声名远播,在渔港面积、渔业产量、渔业生产总值等七项重要指标均居全省之首,位列全国十大渔港之一。每年开渔节,渔港千帆云集,船桅如林,机声轰鸣,彩旗猎猎,浩浩荡荡开往南海捕鱼,蔚为壮观。[1](三)茂名的船舶修造技术都达到相当高水平唐朝,博贺、电城已能制造远航的铜铁木结构船,到宋元时期,博贺沿海已成为我国主要造船地区,尤其是明清时期制作的“高州船”与“广东(广州)船”、“潮州船”、“海南船”被称为岭南古代四大船。茂名人不但书写了制盐业的鸿篇,也演绎了造船业的辉煌。(四)茂名的“市舶司”、“神电卫”彰显着昔日的战略地位公元714年,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即海关)管辖对外贸易。明武宗时,珠江口沿岸倭寇作乱,为了应对海盗的侵扰,明武宗下旨将“广东市舶司移于电白”,即现在的博贺莲头。[2]博贺成为外国商船进出中国的重要门户,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朝廷在博贺相邻的电城镇设立神电卫,屯兵千人,管辖电白、阳江、高州、阳春、信宜、吴川等县的军事保安防务机构,保障了海上航运与贸易。清朝时,朝廷拨旗兵总数最多时达6110名。电城镇还保留着神电卫的城楼,见证了当年抗倭寇、守海疆的豪气干云,彰显着茂名在对外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五)洗夫人置崖州卫海权,兴贸易通丝路,推动了海洋文化发展被周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洗夫人,一生经历梁、陈、隋三代,作为岭南地区领袖,她毕生竭力维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极大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她从现在的茂名滨海新区出海收复海南岛,平定海南后,请命梁武帝设置崖州,并与周边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千古流传的“扶南犀杖”就是来自海上贸易。管辖地区的繁荣稳定使得过往商船能够正常停靠补养和航行通过,保障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也为我们今天维护南海岛屿的主权奠定了基础。(六)博贺、电城海洋文化景观、古迹文物异彩纷呈博贺、电城一千多年的海洋文化孕育了冼太庙、电城卫、莲头岭、妈祖庙、放鸡岛、浪漫海岸等文化景观。形成了独特民俗文化,如冼夫人信俗、咸水歌、年例、龙舟竞渡、曲艺演唱、人龙舞、火把舞、高脚狮等。当地人民在与台风巨浪搏斗中,与倭寇、海盗斗争中形成了胸襟广阔、自强不息、处变不惊、海涵包容的性格和百折不挠、团结合作的精神,成为当地海洋文化的精髓。三、传承海洋文化,助推滨海新区高品质崛起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博贺湾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滨海新区重点起步区域,具有探索性和示范性,其中的文化建设是应有之义。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在注重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应突出文化软件建设,通过传承海洋文化,助推滨海新区高品质崛起。(一)创新机制加强领导,绘制海洋文化建设蓝图推进滨海新区文化建设,领导是关键。茂名市委、市政府应组建“滨海新区海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海洋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同时成立由市宣传文化部门、社科联、相关高校专家学者组成的“滨海新区海洋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与海洋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推进滨海新区文化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规划是关键。要对茂名海洋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科学性的长远规划,明确滨海新区海洋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以现代化、国际化、全民化的宽阔视野审视海洋文化建设,立足茂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海洋文化资源分布状况、区域文化主体功能等基础,为茂名海洋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茂名滨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包括放鸡岛、博贺—龙头山、浪漫海岸、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区、虎头山、“中国第一滩”、晏镜岭等。[3]海洋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基于自然、历史人文、民俗宗教以及民众生活等多个维度在空间进行整合,营造形态各异又相互关联的海洋文化区,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营造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旅游业在茂名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充分发挥这一海洋文化优势,突出海洋文化旅游的特色。要继续办好中国(茂名·博贺)南海开渔节和广东省岭南民俗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还应着力培育一批海产品品尝、渔业养殖、渔具生产等体验式文化产业,拓展海洋文化产业市场。二是打造海洋文化精品项目,着力提升文化产品档次,通过品牌效应来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建设创意项目,将海洋文化和科技创意联结合起来。四是要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制度保障和生态环境,着力增强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组建队伍搭建平台,开展海洋文化理论研究目前,茂名的海洋文化研究队伍尚未组织起来,力量薄弱且分散,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多专业、高素质的海洋文化研究队伍是当务之急,可先成立海洋文化研究会,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炎黄文化研究会、冼夫人文化研究会等等文化研究机构的作用。二是举办海洋文化论坛,对于挖掘和梳理海洋文化资源、拓展和深化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学习和借鉴沿海地区海洋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推进茂名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定期举办高规格的海洋文化论坛,搭起海洋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平台。三是要进一步开展茂名海洋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梳理、挖掘优秀海洋文化,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茂名海洋文化理论成果,为茂名的海洋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四)创作海洋文化精品,打造海洋文化地方品牌目前,茂名以海洋为题材,生动形象的大众文化产品很少,应实施海洋文化精品战略,把打造一批原创的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影视、动漫等海洋文化艺术精品作为海洋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打造海洋文化地方品牌,在继续办好南海(茂名·博贺)开渔节和岭南民俗文化节等的同时,建议考虑两个新的选项:一是茂名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可从博贺港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入手,打造一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的标志性节庆文化品牌。二是参照《印象·刘三姐》,策划以冼夫人出征收复海南为题的大型实景演出。(五)保护海洋文化资源,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必须保护海洋文化资源。一是积极推进冼夫人文化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二是组织实施海洋文化遗产重点项目的抢救保护,及时对具有海洋特色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等用现代技术手段保存下来,并注意培养文化传承的“接班人”,避免出现濒危甚至失传的情况,可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申遗”,以提高知名度和保护的力度。三是要防治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污染。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战略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辽阔的海洋,但整体而言,中国的海洋意识相对淡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了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普及、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茂名作为滨海城市,新区建设必须在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茂名滨海新区建设已经走过了六载春秋,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总的看,城市建设刚刚起步,经济实力尚显不足,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缺乏标志性建筑等。相信在未来建设中重视文化引领,注重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传承悠久的海洋文化,滨海新区就会大有希望,茂名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博贺渔港.百度百科[EB/OL],[2]据道光《电白县志》载: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时市舶司移于电白”,即现在的莲头。[3]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政府网[EB/OL].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区》 网址: http://www.zggxqzz.cn/qikandaodu/2020/0713/370.html



上一篇:周海云的锦绣前程
下一篇: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体育创新发展研究

中国高新区投稿 | 中国高新区编辑部| 中国高新区版面费 | 中国高新区论文发表 | 中国高新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