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新区滨江人才驱动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

来源:中国高新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始终将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特色工程、定制人才创业政策、打造人才特优环境。始终坚持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高层次的领军人才

始终将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特色工程、定制人才创业政策、打造人才特优环境。始终坚持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创业团队。高端人才为高新区(滨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先进技术资源和强大的智力支撑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始终将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高端人才资源开发,推动产业发展,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000余名,创办留学生企业1200余家。全区建有51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6人、省“千人计划”入选者144人。

主要做法

建立人才工作机制。专门成立了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落实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领导联系科技人员制度和人才工作考核督察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倡导“人人都是创业环境”的服务理念,为企业、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实施人才特色工程。一是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人才引进导向目录,确定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文化创意四个门类30种专业型人才,以及高级管理、海外留学人才两类9种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目标。把区人才开发中心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根据导向目录,发挥了引才主体作用,每年组织上百场“高新人才、相约高新”招聘活动,组织区内重点骨干企业组团赴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南京、西安等高校集聚地开展招聘活动,大力引进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近年来,高新区(滨江)的人才队伍以每年新增2.5万名的速度集聚,其中,理工科本科学历占70%左右。

二是强化海外引才。始终坚持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创业团队。1998年建立全省首个留学人员创业园,2009年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0年制定了海外引才“5050计划”,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扶持和评估体系,大力引进鼓励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区创新创业;2016年对政策进行修订完善,推出第二轮“5050计划”。截至目前,两轮“5050计划”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560个项目正式落地。引进企业中,已有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3家。

三是推进区校合作。把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与浙江大学合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训与实习、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三大平台建设。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理工科大学合作定向引进、培养“高新人才”。杭州高新区大约24%的企业是由浙江大学的教师、学子创办,或是与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中控科技集团、浙大网新集团等浙大师生创办的一批企业,已成为自动化控制、智慧城市建设等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有力培育和推动了区域高新产业的发展。

四是吸引院士创业。鼓励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百人计划等国家重点培育的优秀人才来区创新创业。目前,全区已有元亨通信、东方通信、聚光科技等13家院士工作站和毛江森的普康、孙优贤的优稳自动化、岑可法的蓝天环保设备等6家由院士领衔创办的企业,覆盖了通信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环保设备、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和集聚效应。全区已建成13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省级试点单位和12家区级博士后工作分站,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7人,完成各类高质量科研项目(课题)50余项,申请专利26项。

定制人才创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1+X”产业扶持政策,每年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资金持续保持在可用财力的15%以上。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针对不同类别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和不同功能平台,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国际人才创业创新试点建设,鼓励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吸引人才。深入实施“5050”计划,经认定入选“5050”计划的人才,给予其创办企业三年办公场所租金补贴,并根据技术创新程度和产业化可行性评价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研发资助、5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建立健全了技术成果由市场决定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围绕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技术、企业、资金、人才和中介等各类创新要素互动融合。鼓励企业探索建立技术入股、股权激励、分红奖励等分配机制,加大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力度。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区》 网址: http://www.zggxqzz.cn/qikandaodu/2021/0316/1309.html



上一篇:中国开发区打造人才高地
下一篇: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打造优秀人才集聚磁场

中国高新区投稿 | 中国高新区编辑部| 中国高新区版面费 | 中国高新区论文发表 | 中国高新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